殷墟发现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******
本报北京1月11日电(记者杨雪梅)10日,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召开线下汇报会,在两天汇报的37项考古报告中,关于殷墟的新发现值得关注。2021年起,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开展了商王陵及周边区域的考古勘探,两年的时间确认了围绕王陵区东、西二区的二条围沟为陵园的隍壕,同时在王陵区东南方向半扇形空白区域发现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的西周遗址,这是殷墟范围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。
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专家牛世山介绍,两条围沟围绕在王陵区外围,未见围沟与殷商墓葬、祭祀坑存在叠压或打破关系,只有晚期墓葬打破围沟和祭祀坑的现象,证明围沟早于西周早期。2022年,考古队分别在商王陵公园墙西南角外、商王陵公园内和商王陵公园内东墙外选4个地点发掘,发掘所见遗存包括商代晚期、西周、东汉、宋元等时期。
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搭榕台交流“连心桥”******
中新社福州2月2日电 (记者 闫旭)2月2日农历正月十二,在福州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,福州和台湾的小朋友以木拱廊桥传统技艺共同搭建两岸“连心桥”,寓意同根同源、同心同行。
2023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当天举行,延续往届传统引入丰富的海峡元素,突出福州与马祖地区的亲情乡情。
启动仪式连线马祖分会场,展示地道马祖民俗,在榕马祖乡亲登上舞台与马祖朋友一起送上新春问候。
集市上,两岸手艺人各展非遗手工艺品魅力,小吃摊主摆出两岸美食吸引游客,文创业者带来充满新意的闽台文创体验,还有线上直播带货、台湾青年歌手主题音乐节目展等,现场互动热络。
台湾糕点师林发伟和妻子在现场制作手工麻糬。“在台湾,我们逢年过节都吃麻糬,尤其是元宵节更是必不可少。”林发伟说,“因为有‘粘钱’的彩头,闽南话讲‘天天吃麻糬,年年挣大钱’。”
主会场特设的台湾民俗风情馆内,“两岸同福之福马二十四节气展”正在展出,台湾手工艺人展示各自的绝活并与民众互动。手艺人江影在现场编织中国结,在她手中,一根红绳千变万化,发卡、挂饰、杯垫、玩偶等富有创意的中国结作品,吸引不少民众围观。
在江影看来,两岸民俗文化同根同源,通过参加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,能让民众近距离感受民俗的魅力,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。“热爱传统文化的两岸民众都期待有更多技术层面的交流,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互相观摩学习。”她说。
在此次民俗文化节的邀请下,包括林佑兴在内的20多名马祖乡亲通过福马“小三通”航线来榕参加活动。看到高粱酒、果醋、手工艺品等台湾特色,林佑兴倍感亲切。
林佑兴说,两岸民俗一脉相承,应在技艺上密切交流合作,加深感情。他也期待两岸“小三通”能尽快恢复常态化运营,让两岸亲朋好友往来更加便利。(完)